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刚刚接触四旋翼的程度。以前玩过四轴的同学都有用PID、模糊PID、自适应PID进行控制。
然后发现大多数PID控制直接采用姿态控制,物理模型简化为非常简单的二阶模型,但对于引入模糊控制等等的复杂一点的PID控制时,似乎典型的建模又变成了三阶,在其中考虑了一些被忽略的回旋力等等。 所以想请问一下,建模结果的不同意味着什么?阶数高一定能提升控制指标吗?采用比较简单的二阶模型姿态控制又会有哪些实际操作上的问题?谢谢! |
|
相关推荐
6个回答
|
|
|
|
|
|
楼主现在懂了吗 能讲解一下么
|
|
|
|
都差不多, 看你数学的功底罢了、、、
|
|
|
|
这个有点难。。。
|
|
|
|
|
|
|
|
模糊PID和自适应的都不错
|
|
|
|
你正在撰写答案
如果你是对答案或其他答案精选点评或询问,请使用“评论”功能。
哪位大神有MGC3130的STM32 i2C驱动例程分享一下,感谢感谢
3550 浏览 1 评论
stm32f103c8t6用中断采出来的数来回跳?怎么样才能稳定下来?
1455 浏览 2 评论
基于STM32F103C8T6控制多路VL53L0X激光测距传感器
1683 浏览 4 评论
STM32F103RCT6采集不同采样率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位机数据不完整
1900 浏览 2 评论
3843 浏览 0 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5-5-9 04:22 , Processed in 0.553679 second(s), Total 51, Slave 45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