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电弧的危害与产生的原因
- 故障电弧的危害
 
故障电弧是指由于电气线路或设备中绝缘老化破损、电气连接松动、空气潮湿、电压电流急剧升高等原因引起空气击穿所导致的气体游离放电现象。故障电弧发生时,其中心温度可高达3000 ℃左右,并伴随有金属喷溅物,足以引燃任何可燃物,引发电气火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2.故障电弧产生的原因
原因一:电气线路老化,导致相间并联故障电弧
- 电气线路年代久远尚未更换;
 - 私拉乱接、线路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加速线路老化;
 - 紫外线、烟雾环境等造成线路老化。
 
原因二:线路绝缘破损,导致相间并联故障电弧及对地故障电弧,见下图
- 电气线路施工时未按规范使用套管等保护措施;
 - 野蛮施工等施工不当导致线路绝缘皮破损;
 - 后期装饰过程中因钉子等毁坏墙内电线绝缘皮;
 - 未按规范位置敷设电线,导致电线被门窗、桌椅板凳等破坏绝缘皮;
 - 鼠咬虫蛀等导致线路绝缘破坏。
 
故障电弧探测器
- 概述
 
故障电弧集中显示单元对接入线路中的故障电弧传感器进行统一检测。故障电弧传感器可以对故障电弧(包括故障并联电弧、故障串联电弧)进行有效的检测,当检测到线路中存在引起火灾的故障电弧时,显示单元可以进行现场的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传输给电气火灾监控设备。集中显示单元可同时通过对配电回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等火灾危险参数实施监控和管理。
故障电弧集中显示单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10KW及其以下的电气线路,其保护线路长度不宜大于100米。产品遵循国标GB 14287.4-2014,可适用于医院、养老院、学校、商业建筑、宾馆、工厂、库房、图书馆、办公室、家庭住宅、以及娱乐场所等。
- 产品外观
 

- 功能
 - 支持 1路剩余电流,外接漏电互感器
 - 支持 4路温度,外接温度传感器
 - 支持 32路故障电弧,外接故障电弧传感器
 - 支持 2DI,2DO
 - 声光报警,LCD点阵液晶显示
 - 导轨式安装,4模
 - 485通讯,可连接电气火灾主机
 - 1路二总线,连接故障电弧探传感器
 - 可选配4G上传功能
 -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参数
 - 
		安装与接线
		
- 外形尺寸
 
 
| 
					 
 参数 型号  | 
				
					 AAFD-DU  | 
			|
| 
					 辅助电源  | 
				
					 工作电压  | 
				
					 AC220V±15% 50Hz  | 
			
| 
					 功耗  | 
				
					 ≤12W  | 
			|
| 
					 监控报警  | 
				
					 电弧  | 
				
					 故障电弧  | 
			
| 
					 漏电  | 
				
					 报警设定值:300~1000mA连续可调,步长1mA  | 
			|
| 
					 温度  | 
				
					 报警设定值:45~140℃连续可调,步长1℃  | 
			|
| 
					 动作延时时间  | 
				
					 报警时间设定值:0.1~60.0S连续可调  | 
			|
| 
					 开关量输入  | 
				
					 两路无源干接点(开关量)输入  | 
			|
| 
					 开关量输出  | 
				
					 两路无源常开触点,触点容量AC 220V/1A ,DC 30V/1A  | 
			|
| 
					 通讯  | 
				
					 上行485通讯;下行二总线通讯  | 
			|
| 
					 事件记录  | 
				
					 40条报警和60条开关记录  | 
			|
| 
					 网络模式  | 
				
					 4G  | 
			|
| 
					 安装方式  | 
				
					 35mm导轨式安装  | 
			|
| 
					 使用环境  | 
				
					 工作温度:-10℃~+55℃;相对湿度:≤95%不结露  | 
			|
| 
					 储存温度范围  | 
				
					 -20℃~+70℃  | 
			|
| 
					 显示  | 
				
					 LCD液晶显示  | 
			|
| 
					 产品符合国标  | 
				
					 GB 14287.4-2014  | 
			|
安装方式

35mm导轨安装,可加固定端子进行固定。
审核编辑:符乾江
                        电子发烧友App
                    
                
                
          
        
        














































































           
            
            
                
            
评论